首页

搜索 繁体
请收藏本站网址:0537lxs.com

第62节(1 / 3)

“桌上有纸和笔,我念一句,你写一句。”

阿沅便坐回到桌边,执笔沾了点墨汁,问:“郎君要小篆还是隶书?”

“隶书吧。”樊伉虽然觉得小篆非常优美,但真的太复杂了,实在不利于推广传播,相比之下方方正正的隶书的接受度高多了。

“樊氏作坊园管理条例:为了作坊园的安全运行,按时按质完成任务,工作期间,应了解注意安全生产知识,遵守作坊园行为准则,做到安全生产。第一条:工作期间,不得……”

樊伉念一句,阿沅便老老实实地写一句,每当念到很多奇怪条款的时候,闳乐都忍不住一副“卧草”脸时,阿沅也毫无表情。

光这份城府,就足以让樊伉汗颜。

樊伉的条例写得很细,洋洋洒洒加起来有好几页,等到念完,樊伉口都有点干了。

写完最后一个字,阿沅停下笔,双手呈给樊伉,说:“奴已记下郎君所述每一个字。”

樊伉看了一眼,意外地发现字迹居然非常漂亮。

这实在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樊伉心中一动,这年头想要找一个有文化的家奴实在太难了,他就总觉得身边用得趁手的人不够,这个阿沅若是背景干净,倒是非常值得培养一下。

反正以后他需要的人肯定是越来越多,尤其是阿沅这种接受过教育的高级知识分子。

是的,在大汉朝能识字基本就能称得上是高级知识分子,若是还能有自己的思想,对于事务有自己的见解,就有了向权贵自荐的资本,运气好遇到赏识的贵族或者皇族,采纳自己的主张,从此一步登天成为人上人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樊伉心中暗自琢磨着,即然作坊园都被他弄出来了,他是不是还要弄个学校出来?

人才稀缺啊。

闳乐的动作很快,管理条例誊抄出来,他马上就拿到印书坊,连夜印制了好几十版,樊伉着人用木框裱了,拿到作坊园贴起来。

鉴于作坊园的人很多都不识字,樊伉不得已,特地抽了个时间将作坊园里的人聚了起来,让人当众念了一遍管理条例的条款,并且逐条逐项地解释清楚明白。

每念一项,就听到底下一片哀嚎声。

实在是太麻烦了。

不能随地吐痰,不能随手扔垃圾,更不能随地便溺。

女人不能随便进入男宿舍区,男人也不能随便进入女宿舍区。

……

做得好的有奖,做得不好的没饭吃。

底下的人顿时怨气冲天。

刘邦派过来学习的少府拢着袖子默默地听着,后来实在忍不住了,低下他高昂的头颅,纡尊降贵地问他:“郎君,这得理条例有何用?”

很多条款即使是以他的身份来看,也觉得太过严苛,更何况是那些毫无规矩不讲究的奴仆们。

“无规矩不成方圆,这也是为了管理方便。”樊伉笑道,“少府大人是个聪明人,想必很快就明白我的意思。”

少府这回倒是没有摆出高冷脸,而是在一边默默地思索去了。

他作为刘邦的眼线被派来名为督促学习实为监视作坊园的进度,亲眼见证了这一块地如何由一个勋贵们羞于提及的流民棚户区改造成了如今作坊园的模样,其中的变化没有谁比他更清楚。

既然小郎君都认为这份管理条例十分有必要,那上林苑里头照着樊家纸坊建成的皇家纸坊,是不是也需要列一份管理条例呢?

用工荒

由于樊伉的回归,作坊园渐渐地热闹起来。

樊氏作坊园是个很奇特的地方。

当身为贵族却拥有现代人灵魂的樊伉打算将这片荒地建成一个带有某种现代理念的作坊群时,就注定了它的不同凡响。

这应该是大汉朝史上第一个融合了生活、生产和商业于一体的作坊群体。

人们分工合作却又不可分割,按时起床做工,按时收工,仿佛一个大家庭一般。

从某种程度来说,作坊园已经隐隐具有了产业园的雏形。

而要管理这么大一个作坊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坊园管理条例已经颁布下去,并且已经请人详细讲解完毕,樊伉发现要把这份管理条例在作坊园中顺利地贯彻下去,依然困难重重,而其中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在于作坊园里人员组成太过复杂。

如今作坊园里的劳动力很大一部分是流窜在山上的流民,因为樊伉发明的煤炉子和蜂窝煤这两样东西,导致了关中对煤石的需求与日俱增,一部分流民继续靠背煤石谋生,另一部分人则厌倦了风吹雨淋担惊受怕的生活,索性投身作坊。

作坊园里的另一部分劳动力来源则是当初遭受雪灾的灾民。

去岁那一场大雪,上郡、北地两郡损失最严重,民居坍塌十之八九,很多人失去了家园,沦落为流民,生活艰难,便滞留在作坊园里,谋取生计。

还有一小部分如闳翁等人才是樊家的匠奴,这一小部分人也是樊伉的坚定拥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